一、歷史沿革
淵源
六千年前,我黃祖軒轅氏戰勝蚩尤,以政為教,政與教不分,教民稼穡、製衣冠、定人倫、立制度,以德行政,此乃『德教』,為我中華民族獨一無二之古教。堯舜禹湯,守其成法,逮至孔子、老子降世,諸子百家各出其學,以應於世,於是學理龐雜,各宗其宗,各學其學,終為孔、老學得其傳統,是有儒教、道教之名,至今弗衰。其後釋迦牟尼創教西方,佛法自漢明帝時傳入我國。近千餘年來耶穌、穆罕亦繼起自立門戶,闡教異域,而於晉唐之時相繼傳入,合諸孔老牟尼,則有儒釋道耶回五教並立。德教之名遂為湮沒,不為後世所知矣。
啟蒙時期
本教啟蒙,乃先天 無形道祖(亦名無形古佛)在龍華會上,悲憫人間浩劫之重,眾生迷惘陷溺之深,不忍萬物生靈同遭塗炭之苦,乃一念慈悲,願力挽此三期延康浩劫,普度眾生誕登道岸,以其第二分靈眾香妙國佛王之尊,於甲午年(民國前十八年)十二月初八日(西元一八九五年一月廿二日),捨其金身,倒裝降世於四川省樂至縣蕭家,世稱蕭昌明大宗師(諱始字昌明號無形道人,以下簡稱大宗師)。大宗師通曉先天佛國諸事,熟知宇宙流行之氣、天地人三才相通之理與六道輪迴之苦,七歲即離家初入娑婆世界,開始其肉身濟世度人、安陰利陽的仙佛大業。逢人便說道,遇眾則講經,並蒙 無形道祖點化授以玄針、掌光,為人醫疾救苦、驅邪解厄,以此引人入勝,並教人奉行『忠孝仁慈』四字以修身、以斷孽、以種福而皈依聖道。大宗師於四川飄流行道十有餘年,於父親歸仙盡完人子之道後,開始離川,足跡踏入湖南,仍懷抱滿腔救苦救難之願,到處為人醫病消災,因願力之宏深,遂有割股救人、刺肝以救旱氛之悲天憫人壯舉。大宗師行道事跡,感動上界,獲頒詔授天權:封為『欽命欽天大臣,協助凌雄寶殿,督辦三曹神文,威聖慈賢普化救苦天尊』。從此大宗師普度眾生宏揚道化之聖業,已不再是一人獨行,到處寄居奔走之型態,點道傳授,人人誠行,處處設壇,而為有規模面之推展。足跡亦達平、津及皖、贛、鄂諸省。
蛻變時期
民國十二年,軍閥割據,兵禍連年,燒殺擄掠,旱潦災害,人曹之亂,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地府無宰枉死冤魂怨鬼,怒氣衝天,地曹不寧;而天曹因人曹之不仁不義不忠不孝,各處劫神施劫,玉石同焚,仙佛動悲,天曹亦亂;天案因而議定,施黑天浩劫毀滅人曹。如此循環惡化,三曹之亂將無可止。此時大宗師悲心大慟,隱萌普度三界之願,乃決意以下界凡靈刺心血表,奏議凌雄寶殿,以翻天案;並辭卸原封神職,放棄仙佛事業,從此不問三曹諸事,自修自了。上界凌雄主宰天樞佐相雲龍至聖,因翻已定天案,亦辭職而去。此事驚動天曹,諸佛群仙共議,公推凌雄再頒詔命;大宗師原靈眾香妙國佛王為凌雄主宰之職,掌管三界行劫挽劫等大事;大宗師自修第八分靈為三才教主之職,掌管三才教化及普度三界之事。黑天浩劫因翻案而挽,大宗師重回湖南嶽陽,為普度三界,再開凌雄會議,建設空際雲城,命清靜無量王佛為雲城主任,白雲大仙為監察使,設立華光寶殿,華光分佈世界,從此仙凡可以通音,聖凡可以對談,使下界由此光中探求證據,正信神道,戰勝魔氛。華光寶殿設於上界,然世界同之,所有之光皆華光分佈而成,三界案卷概由寶殿辦理。普度之功,必須陰超陽薦,陰陽兩度以合慈悲之本。大宗師頒發教令,曉諭十方三界,所有冤怨緣,概於三十年內報盡,倘有不報者,從此一概勾消。重改佛律,三世冤報改為現世報,以彰冥法,以示儆愓。天曹諸事安排已定,大宗師仍思陰曹慘狀,地膽不寧,乃又前往地府,會幽冥教主到各獄普度超升,苦獄已清,地膽已寧,陰曹安排清靜。
成熟時期
天運丙寅五月十三日(民國十五年六月廿二日),諸佛群仙與五教聖人,同至華光寶殿,慶三才教主(大宗師)此次度獄之功,並為大宗師奉命普度三界合議挽劫救世度人之方,決議以昔日軒轅氏之德施教之實,本上天好生之德,興古聖賢遺傳之教,創立『天德聖教』三界之教,以為救世教化之機體。眾議已定,大宗師總揆宇宙流行之正氣,與天地人三才相通之理,融會儒釋道耶回五教之精義,創頒『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廿字真言,為德教奉行之圭臬,支撐三才骨幹,為天地之經緯。此後每年一度,代理 上帝巡查各界,更掌天德聖教。翌年歲次丁卯元日(民國十六年二月二日),教主(大宗師)視事,頒發諭旨,曉諭十方三界:『蓋聞天德者,以天為德。生息為道,上下無以為仁,以人為仁。仁者道之骨,萬事之基。本教以五教之精微而成,以廿字為本教之骨,撐天立地,既以此撐天立地,則天地亦不能違此,違此則非天地也。既天地不違此,而事事物物更不能違此,違此則違道,而與天地反。爾時,因與天地反,所以浩劫來矣!設此教以挽浩劫,必須順天以成物,成物者天道,天以何為道,以無動無靜為道。三才無以為法,以無動無靜為法。涵養萬類,以尊其尊,以長其長,有物順此,天道自見,性地便明。特此曉諭十方。無法則不能正教,茲定教法如左:
本教定名為天德聖教。
天地不能違此,違此則崩。
佛道不能違此,違此則墮。
儒耶回不能違此,違此則失。
五行不能違此,違此則碎。
萬物不能違此,違此則寡生。
各教不能違此,違此則失教。
本教不能違此,違此罪加三等。
教主不能違此,違此罪加十倍。
風雲雷雨草木春秋亦不能違此,違此失其序。
眾生不能違此,未頒教令之前,一概赦免,既頒教令之後,違此者,按天律定罪。
各冤魂在頒發教令三十年之中,概行速報,否則概行註銷。
以上十二條,天人各界,一體謹遵。』
初始宏教,大宗師常感嘆,各教執著門戶之見太深,失去了宗教真正的精神和宗旨,徒增世人對宗教產生疑惑,為適應當時的社會情勢,決定對外不以教名立案行世。民國十九年秋,在南京向國民政府立案成立南京特別市宗教哲學研究社及東方精神療養院,說道行教,繼於全國各地陝、蜀、桂、鄂、燕、齊、皖、贛、江、浙、閩、粵各省呈准政府成立宗教哲學研究社五十餘處。大宗師週遊其間諄諄講演,凡人生倫常之正軌,性命雙修之大道,與大宗師宗教思想之真諦,廿字哲學之奧義,隨機敷佈,開者立悟。哲學研究社之所在,均開壇附設精神療養,為眾生醫疾救苦,不假藥石全以至誠感應。由於教義純正,教人以廿字規範身心,對世道人心,激起極大迴響,道氣文風隨之鼎盛,漸漸普及至全國。大宗師並邀恩諸天聖佛,口吐真經百十餘篇,總賅教義百二十餘萬言,字字珠璣,為濟世度人成世正道之寶典。
民國廿六年七七事變,日寇侵華,世局危亂,大宗師為挽三期浩劫,將教務中心遷至安徽太平縣黃山芙蓉嶺聖地,開闢道場領導宏化。大宗師仍奔忙於全國各地社壇,督導道務,祈求喚醒人心,挽回劫數。由於時局艱辛,並發動各地社壇信徒開闢農場、織布場、交通運輸等生產事業,得資財以道養道,興辦公益慈善救濟,普惠流離失所苦難災民。在當時貧苦社會中,普獲回應,參加宏化濟世之信徒達六百餘萬人。
天運壬午十二月初十日(民國三十二年一月十五日),一生行道的天德教主蕭大宗師昌明夫子,在黃山芙蓉居趺坐歸空。位證無形古佛,晉封三界十方,三十三天,七十二地宗師,五 五球,五教萬教,無極無上至聖,道統清靜靜肅王佛,一 宗主。
台灣開基
民國三十八年,國家不幸,我民多難,三期劫重,漫天煙霧,迷濛人心,難醒難回,此亦數也,共黨竊據國土,赤禍荼毒神州,我教散佈在各地同道,大都亦應劫其中,同遭沉淪。是時黃山教務中心,遂由昌慈聖師母(主教)領導,南遷至香港青山,而得繼黃山道氣。青山道場,由於時勢變遷及當地法律所限,不能固依大陸沿制,乃放棄學術社團之名稱,而向香港殖民地政府申請天德聖教立案行世。昌慈聖師母,俗名宋明華,四川人氏,生於庚戌年(民國前二年)十一月初五日,是個慈和的道人,仁心溫厚,領導香港道務發展迅速,皈依信眾四十餘萬,庇蔭甚廣,在這一段苦難歲月裡,由大陸逃生湧至的劫後餘民,心靈所受的哀傷,都能在這裏得到慈光撫慰。
本教依隨政府來台開基宏化者,為大宗師嫡傳弟子王公笛卿夫子,道號極性,字竹笙,別號雲天老人,湖南省平江縣人,生於清朝光緒辛卯年(民國前廿一年)十一月十一日。笛卿夫子來根深厚,是已證覺的道人,民國十五春年於湖南長沙皈依大宗師門下,力行廿字,宏揚聖德,醫療救苦,毋懈於心。民國廿年在長沙奉大宗師命任江西省協理開導師,在萍鄉立社建宇,靜坐三年修復本來。道傳湘贛,由湖南醴陵至江西萍鄉、宜春、萬載、上高、高安、吉安、南昌、新建、奉新、修水等縣,均設立宗教哲學研究社與道壇,共建社宇七棟,開辦大同小學四所,創辦育嬰、冬令救濟及各種慈善事業多處,為江西省第一,並獲政府頒獎,成就非凡。民國三十八年,神州變色,被迫離鄉居香港青山道壇四年餘。民國四十二年,隻身來台,行囊中別無長物,惟德教經典、古籍、散簡之類。來台初期住高雄市鐵路新村,於居處設壇行道宏教,繼後於民享街租屋開壇宏化,民國五十四年,集同道捐資,始於高雄市鼓山區瑞豐街一四七號購屋設壇開基行道濟世。同年復於台北市金門街、臥龍街等處建立北部弘道據點,十餘年間,夫子諄諄教人奉行廿字,行善積德,由南至北,皈依弟子未幾已達數千之眾,其中不乏社會賢達碩彥之士。除夫子外,資深道長來台者有李玉階、吳性正、毛伯奇、劉培斌等,諸先生散佈各地默默施醫行道,對社會教化與道務推展均有莫大貢獻,然均深以未能合法公開活動為憾。民國五十四年十月三十日,夫子乃領銜識邀王德溥、趙恆愓、劉峙、祝紹周、丁治盤、吳瀚濤、李壽雍、陳大榕、費俠、董正之、羅剛、王力航、周邦道、魯蕩平等六十四人連名申請天德聖教立案登記,但圉於國家處於戒嚴時期,申請宗教立案不易,遂改以本教精神療養之實務,發起籌組成立『中國精神療養研究會』於台北市,呈經內政部核准,於民國五十五年四月廿四日召開成立大會,王德溥先生當選首屆理事長,並由笛卿夫子主持道務。自後高雄、台南、台中、基隆等市,南投、嘉義、高雄、花蓮、屏東、彰化、苗栗等縣相繼成立支會,並均附設道壇奉行天德宏揚廿字濟世度人,道脈一貫,德教在台基礎於焉奠定。歲次乙卯五月初八日(民國六十四年六月十七日),笛卿夫子功圓果滿,辭世歸位,果證 圓明至聖佛,德教弟子尊稱夫子為台灣開山祖師。
立案正名
在台灣繼承宏揚的德教聖業,一直都以學術社團名義行世,這種方式發展,雖然同樣可以普及,但經長期浸潤之下,其群體意識的取向,往往忽略了宗教主導社會整體性靈的特性。於是,把持命脈重整教倫,正名行世的覺醒,便在教中殷切產生。民國六十三年三月廿八日,德教前輩道長王德溥、吳性正、盧禹鼎、劉培斌等人,乃向政府申請籌組『天德聖教』。同年六月廿九日,奉內政部台內民字第五八三七○四號覆函:「經查信仰宗教之自由,為憲法所明定,政府對人民之宗教信仰及活動,祇須不違背國家法令及政策,暨善良風俗,自不加以干涉,至所請備案一節,在有關宗教立法未完成前,尚屬無從核辦,然亦無礙於自由傳播。」奉政府以上之函覆,王德溥道長即誠邀笛卿夫子、黃達雲等道長,為謀德教在台同道之團結髮展,依原申報之教章於同年十一月十九日成立天德聖教台灣區委員會,王德溥道長為主任委員,李玉階、蕭治道長為副主任委員。民國六十四年八月一日經修訂教章,改組天德聖教台灣區委員會為天德聖教中華民國總會,王德溥道長續任主任委員,毛伯奇、趙基道長任副主任委員。至民國七十六年八月二日,天德聖教中華民國總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於台北市召開,決議修改章程,更名為中華民國天德聖教總會,改組委員會制為理監事會制,推舉秦淑德、吳性正長老為道監,執掌道務,並選舉蕭楚喬道長為理事長,組織理事會推展教務。
民國七十八年元月,新人民團體法頒佈實施,本教蕭楚喬理事長即依宗教社團之規定,提出申請立案成立「中華民國天德聖教總會」。同年四月十四日奉內政部台內社第六九一○七三號函:為示各宗教均平等,「中華民國天德聖教總會」之「聖」字刪除,准以「中華民國天德教總會」名稱設立。同年六月廿五日於台北市中山堂召開成立大會,依法改緒為第一屆,選舉第一屆理監事及理事長蕭楚喬,道務仍由秦淑德首席道監執掌。同年八月十日,內政部頒發台內社字第七三二七六○號立案證書,本教終於立案正名行世。
二、信仰與教義
信仰
本教所信仰的不是一個對像或一個人物,而是一個信念:『道』,這其中包含了『天道』或『天德』的意義,即是『宇宙真理』,它是普遍的、絕對的、超越時空的、超越物質的,大可含蓋宇宙天體,小可細入微塵之中,亦曰『一』,乃是『元性』──萬物生長的靈原,是曰『無形』、是曰『道』。道無所不包,歷久長存。本教教主為眾佛群仙恭稱曰『一 宗主』,乃本教信仰的中心。
『天德』二字蘊含有『天之德』之義,即天地宇宙不偏不倚、大公無私,對萬物皆平等。在天地宇宙的孕育下,萬物生生不息,在天地間和諧並存。本著天地有好生之德,本教祈以上天之『道』『德』教化人類心靈,消災止劫,世界生生不息。
宗旨
本教宗旨乃『承緒中華道統,奉行廿字,重整道德,正己化人,提倡宗教大同,促進世界和平。』
奉行廿字正己化人:廿字乃宇宙真理,即是天之德,人如能以天之德為榜樣,從道德實踐中領悟生命的意義,在有限的時間空間中,端正自我的本質,修持個人的『人德』,而後以『人德』合『天德』,度化世人,成就『天人合德』或『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提倡宗教大同促進世界和平:本教主張宗教應有教無界,天道一以貫之,各教皆以愛人救人為宗旨,消弭戰爭災禍,復其道、正人道而後言聖賢道,而後證仙佛道。五教雖各自成立,其意乃同,同而不同者乃性能地勢風俗習慣之故也。故五教聖人以人類至性至善之理而創教,依不同之文化背景,採不同之度世方式來教化群眾。而時日一久,因多種因素而互相爭持,執著偏見而生門戶之見,實乃違背五教聖人創教之原意。故本教教主 蕭大宗師為破除門戶之見,乃融合五教精義,以儒為體、以釋為用、以道為基、以耶為育、以回為律,歸納為廿字,以天為法,以德為教,以天德教化世人,此乃本教『宗教大同』的信念。若人人都能徹底實棧道德,成聖成賢,作為後人的榜樣,世界將再無紛爭,自然邁向世界和平的清涼境地。
教義
本教教主為教化眾生,集儒之『忠恕之道』、釋之『慈悲喜捨』、道之『道德無為』、耶之『博愛救世』、回之『清真自律』五教精義,創本教廿字教義: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做為個人正心修身的指標:
忠:中心為忠,謂無二心,如為人謀,竭盡丹忱,無慚衾影,無疚神明,鞠躬盡瘁,不計死生。
恕:恕之意義,體諒為心,善若己出,惡勿施人,不責不及,不強不能,取長捨短,誰不欽承。
廉:廉潔之士,勿貪一介,淡泊為懷,寧守狹隘,不染一塵,心清如水,捐金沉珠,何況財物。
明:清明在躬,認理遠到,心領神會,有如燭照,愛知其惡,憎知其善,酌理衡情,自能達變。
德:傚法聖賢,貴乎自得,持己化人,是之謂德,進德之則,曰明約修,靡有愆失,心逸日休。
正:體有不正,見者嗤笑,行有不正,寧免人誚,曷謂之正,表裏無差,禮毋不敬,詩思無邪。
義:取予是非,惟義是踐,財勿苟得,難勿苟免,事行不行,言知不知,榮辱休問,順理則宜。
信:君子之道,失信不立,信不由衷,質亦無益,閑邪存誠,然諾勿輕,實事求是,蠻貊猶行。
忍:處心積慮,免亂大謀,懲忿窒慾,庶無愆尤,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事事能耐,何苦不已。公:天無不覆,地無不載,不偏不倚,無憎無愛,勿分畛域,執兩用中,化行天下,是謂大公。
博:佛曰平等,墨曰兼愛,一視同仁,所以無礙,讀聖賢書,究竟何學,民胞物與,是名曰博。
孝:養親之身,乃孝之恆,成親之德,乃孝之純,養致其敬,喪致乎哀,能通孝道,作聖之陔。
仁:惻隱為懷,澤及萬物,立人達人,即聖即佛,士志於人,無適非理,造次顛沛,亦必如是。
慈:寬惠行德,成物成己,惡殺好生,乃慈之體,矜恤孤獨,拯救困難,博施濟眾,乃慈之功。
覺:天生我材,是為世用,醉生夢死,何足為重,見性明心,端賴善學,正誼明道,以覺後覺。
節:高世之節,不屈不移,聖達次守,前志有之,寧為玉碎,不作瓦全,歲寒松柏,貞操凜然。
儉:儉德之共,惜福之源,節以制度,用無紛繁,寡慾約身,可以養德,至於慳吝,亦德之賊。
真:曷謂之真,純一無偽,不為利誘,不以私蔽,誠意正心,內外相應,接物待人,言行相稱。
禮:外恭內敬,威儀之節,禮防淫邪,禮懲慢媟,禮以己亂,禮可成哲,人而無禮,禽獸何別。
和:審一定和,應情中節,不剛不柔,己安人悅,行不崖異,虛衷遜辭,和而不流,是為得之。
教徽
本教徽制乃為黃地、紅心、黑字。其含義為:
黃地:乃源於易經『君子黃中通理,安土敦乎仁,蓋其德之義也。』軒轅黃帝肇以德教,是謂太上立德,本教宗之,故尚黃,以為底色。
紅心:乃代表以廿字集於一心,是道心也,以此示化人心皈道,除邪曲偏私,依循天理,精一執中,不離廿字。
黑字:乃為廿字,即先天正。總集廿字,代表普教、普育、普化,字成逆時針方向排列,有「扭轉乾坤、改正人心、挽回末運」之義。
廿字配合道心,以徽表徵之,觀徽思義,當信受奉行。
三、經典與儀規
經典
本教教主 蕭大宗師為宣化教人,邀恩諸天聖佛,口吐真經百十餘篇,總賅教義百二十餘萬言,字字珠璣,為濟世度人、成世正道之寶典。本教彙集在台流傳之全部經典,分類整編完成,定名曰『德藏經』。計分經、律、論三藏,及行品為四類,共八部二十九卷。其中:經藏乃詮定學,在明人之性。全經共一部四卷。律藏乃詮戒學,為修道之基。全經共分二部七卷。論藏乃詮慧學,是解經之理。全經共分三部十二卷。行品乃詮禮佛規儀。全經共分二部六卷。德藏經詳細內容請參閱「天德教德藏經系統目錄」。
儀規
教規:宗教重戒律,以為修持達道的方法,本教弟子需嚴守廿字規範,正己化人。
戒條: 戒不敬天地。 戒不孝父母。 戒不睦手足。 戒拋撒五穀。 戒吸食鴉片。 戒賭博亂淫。 戒挑撥是非。 戒借道歛財。 戒明瞞暗騙。 戒不信不愛。 戒好酒貪杯。 戒不信聖訓。 戒巧裝異服。姖戒放蕩形骸。姖戒不守廿字。妱戒譭謗神祇。
佛殿條規: 殿規嚴肅,不准嘈雜喧嘩。 衣冠整齊,不得歪邪污穢。 出入進退,不許橫行背聖。 參拜整齊,不許前後錯亂。 聲音清喨,不許含糊咿呀。 氣度從容,不得倉惶咳唾。 輪流諷誦,不准飯後停經。 挨班預候,不准推躲間斷。 退班靜坐,不准戲笑貪眠。 字義斟酌,不許滑口混讀。 書錄恭敬,不許錯亂挖補。 入廁告便,務須浣洗薰蒸。
廿字心花守則(廿字修持守則): 將狡猾心,換個忠心。 將不良心,換個恕心。 將貪污心,換個廉心。 將黑暗心,換個明心。 將刻薄心,換個德心。 將偏邪心,換個真心。 將利慾心,換個義心。 將騙謊心,換個信心。 將暴怒心,換個忍心。 將自私心,換個公心。 將狹小心,換個博心。 將忤逆心,換個孝心。 將爭奪心,換個仁心。 將狠毒心,換個慈心。 將迷昧心,換個覺心。 將隨便心,換個節心。 將奢用心,換個仁心。 將虛偽心,換個真心。 將異端心,換個禮心。 將高傲心,換個和心。 廿字由心,將心換心。 死去人心,生來道心。 你心我心,天下歸心。 見性明心,萬眾一心。
此外尚有道壇適用守則、待人接物守則,精神療養守則,廚房餐廳守則、禪捨守則等,本教道友皆奉行實踐之。
儀禮
禮佛
常禮:平日參駕在佛殿,參 宗主、五教聖人、諸大菩薩、聖賢仙佛、諸天神將及鎮壇佛之聖駕,行三跪九叩首禮,與一般祀禮同。
大禮:朔望日朝賀,如賀大聖大慈生天生地無生聖母,至高至上至聖至仁鈞天上帝之聖駕蒞殿,行四跪八叩首禮。 宗主聖誕預祝正祝禮,參駕朝賀皆行四跪八叩首禮。
壇務儀禮
上香禮:上香先以左手拇指食指拈香之一端,再以右手拇指食指拈香另一端,掌心向前,中指、無名指、小指伸直(如蓮花),持平上舉齊眉敬禮為初上香,然後以左手拇指食指插香在爐之中央,為初進香。亞上進香、三上進香動作同,分別插香在爐之中央右左邊。三枝香並排看齊,上香時默唸曰:「一柱性香入爐中,篆出雲煙上太空,佛降神臨皆喜悅,天人一 樂無窮」。
上供禮:供品應自左右兩側擺進,先擺中央,次及右邊,再次及左邊,宜擺整齊。上供時,以右手托在左手梗上,左手掌心向上,表示雙手獻進,先對擺在中央供品恭敬獻進一番,然後自右供品逐一挨到中央供品,更及左供品,恭敬獻進三番,心意虔誠。
獻表禮:先置表於香爐右邊,摺口向左,獻表時,以左手拿起表來,接著左右兩手四指在下捧托橫陳,拇指均卡在表上,餘四指均托在表下,捧平上舉齊眉敬禮,為初獻表,然後以左手拿下表來,置於香爐左邊,摺口向左,擺在下層,一二張各宜突出五分左右,直擺整齊,以待申表,獻表時默唸曰:「一片丹心指性關,就在眉端與目間;疊疊重樓蓮花白,五行之外任蹁韆」。如不能做表(即未寫表文),可默表代替,默唸曰:「至誠祈禱聖靈聰,解劫消災廣德風;黃表一張明素志,慈悲恩澤降塵中」。
申表禮:申表時以雙手捧表直陳,在香煙上薰,然後在右邊燭火上燃表,再在左邊燭火上燃表,然後正對香爐焚至相當時間,置焚化爐中焚化。
祀禮
祀神:每日辰、午、酉刻,上香上供;子刻卯刻上香。
朔望朝賀禮:每月初一及十五,舉行此禮。訂定時間,各弟子前來參加。為感念神佛庇佑、父母撫育,期於每月初一、十五誦思過報恩經一日,藉此反省思過、感恩報德。
祭禮
春祈法會:本教於每年仲春月(農曆二月)定期啟建,目的在祈求天清地泰、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乾坤道友都需虔誠參加祈禱、禮懺、誦經。
中元普渡法會:本教於每年農曆七月中元節前定期啟建,目的在集諸佛群仙之願力,設接引蓮台,誦經禮懺,超宗薦祖,廣拔國軍陣亡將士、世界各地死難民眾,普度九幽十類孤魂孑,水陸至性精靈,接引蓮台自在修真。屆時仙佛臨殿,金剛護壇,法場莊嚴,乃度陰之盛會,乾坤道友均需參加,虔誠誦經,以安陰利陽。
四、組織與傳承
神職執事與皈依
本教為師傳宗教,依據本教教章之規定, 宗主(大宗師)、開山祖師以下,由道監、開導師、副開導師、協理開導師等四階神職皈依弟子,分層執掌道務。道監、開導師所組成之道務會議,為本教最高道務決策、監察與教務行政之最高指導機構。首席道監一人,由道務會議自道監中遴選,對內主持道務會議,對外則代表本教最高領導者。各階神職人員之產生,均依本教教章之規定辦理。
本教所有皈依弟子,均應奉行廿字,嚴守教規,服從戒律,在本教神職人員指導之下擔任道務、壇務工作之執事生,並依本教教章之規定,參加本教總壇之各級修行教育訓練,以奉派擔任神職人員。
未皈依本教,但信奉廿字且護持本教者,均為本教廿字信士。廿字信士於本教總壇完成皈依訓練,在本教各地方道壇由主持開導師,依本教儀規行皈依禮後,為本教皈依弟子。
建教體制
本教建教體制,依本教教章之規定,係以道壇體制、教會體制與精神療養體制建立之:
道壇體制
為執行道務,祀神禮佛、傳佈教義、研習經典、啟建法會及興辦社會慈善公益,於全國設總壇,稱中華民國天德教凌雄寶殿,為本教道務領導中心;於地方設分壇,稱天德聖教△△殿(堂),為本教宣教宏法之道務推展中心。總壇、分壇之設立,均依本教教章、儀禮及本教道壇組織與道壇設置規則辦理。
教會體制
為依據本教道務會議之決策,執行本教對外教務行政事項,於全國設總會,稱中華民國天德教總會;於地方設分會,稱△△縣(市)天德教會。總會與分會均為本教之教務行政組織,其組織章程與業務執掌悉依國家相關法令辦理之。
精神療養體制
為依據本教道務會議之決策,執行本教精神療養實務之學理研究、療養服務、人員講習等事項,於全國設中國精神療養研究會,統籌精神療養業務,其組織章程與業務執掌悉依國家相關法令辦理;於地方道壇則附設支會,為精神療養執行處所。
五、現況與展望
今天的世界由於資訊交通的發達,已無距離空間之分,人類在地球生存必將融合、互助,成為宇宙天體中的一個單位體,因此宗教在未來的世界,將扮演的是超越一切形而上的層面,乃促進各種族凝結的膠劑,達成人類共生共存的酵素,為做宇宙公民先驅的先導教育;本教未來的展望是期望與各宗教聯合,共同推展文化性、教育性、慈善公益性、生活性、國際性等工作,茲略述於後:
文化性的宗教工作
今天的宗教是文化的工作體,也是文化的傳播者。二十世紀的人文教化工作,由於經濟、科技的發達,人類在因追求利益使得彼此的關懷趨於冷淡之際,本教 宗主在十九世紀末,即倡言廿一世紀宗教將走上聯合。因此本教對跨向二十一世紀的文化工作刻正積極擘劃中,將彙集十方力量,超越地域的合作,辦理多樣的文化性活動,諸如文學、藝術、音樂、工藝技能、民俗戲曲、書法繪畫等,初期在教內積極推展,並與各宗教賢達團體合作完成交流,中期各宗教聯合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