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背的房貸金額,是亞洲主要國家最高。惠譽信用評等公司昨天指出,在這波房地產熱後,台灣人的房貸金額已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46%,居亞太各國之冠;不過歐美國家的比重更高,多在8成左右。
惠譽信評資深副總經理李信佳說,在這波房地產熱後,有兩項趨勢值得注意,一是各銀行房貸放款已達「滿水位」邊緣,到去年底,本國銀行房貸放款占存款餘額平均達28%,少數銀行例如合作金庫銀行更已達30%上限。
除了銀行拚命做房貸放款之外,台灣消費者也在過去一、兩年借了不少房貸,李信佳說,根據惠譽信評的數據,台灣人背的房貸金額已佔GDP的46%,快接近5 成,也是亞洲主要國家中最高的,比最愛炒樓的香港人、新加坡、南韓都高;這也象徵,當央行調高利率時,台灣釵h房貸戶,都會面臨房貸利息增加的繳款壓力。
台灣銀行業房貸放款金額,已達新台幣5兆多元,而台灣GDP規模,目前也3000億美元以上,但南韓的GDP規模比台灣大,已經有6000億美元以上。
不過,歐美國家人民的房貸占GDP比重,目前仍高於亞洲。李信佳說,美國人房貸金額占GDP比重高達8成,英國人甚至高達9成以上。不過,歐美各國的GDP規模更大,像美國,GDP早就超過10兆美元。
李信佳說,利率上升,房貸戶還款狀況,要注意觀察。至於銀行房貸放款水位將屆,多半只能選擇發行房貸債權證券化商品。
李信佳說,釵h本國銀行再不發行房貸債權證券化,可能就只得選擇不再承做房貸業務,而將債權包裝成證券化商品出售,也是外商銀行帶起的趨勢。將房貸債權出售,這些放款將不再留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因為房貸還款期限都長達10年、20年,與其留在帳上,徒增還款風險,還不如先做證券化包裝出售,銀行不但可藉此壓低房貸放款水位,還可先賺證券化後手續費收入。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