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廟用地變更

台灣地區宗教簡介 (基督教-聖公會)

路過的訪客

基督教-聖公會
財團法人台灣聖公會提供
前言
曾有人說上帝寫了兩本書,即聖經和大自然。因此力勸我們應當「研究聖經與探索大自然」;基督教的新舊約聖經是上帝透過衪的子民以色列,特別是衪的獨生子──耶穌基督,對人類所做自我啟示的紀錄;聖公會是重視聖經的教會。聖公會是以聖經為準繩,訂出一切教義的說明,包括信經在內。全球聖公會共用的公禱書中的第三十九條信條中的第六條做如是說明:聖經含一切得救的要道,凡是不記載在聖經上,或聖經所無法驗證的教訓,都不能被視為信條或信仰的要道。聖公會在崇拜當中,常常使用的信經有二;一為公元二世紀的古羅馬信經,是用來決定受洗候選人,對教會的既有信仰忠心的標準,稱為使徒信經。另一為公元四世紀為了護衛信仰所擬定的尼吉亞信經,二者皆為基督教的信仰告白,也可稱為教義的核心。以下就是使徒信經全文:「我信上帝,全能的父,是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是上帝的獨生子,因聖靈感孕,為童貞女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復活。升天坐在聖父的右邊,將來必再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
從信經內文不難發現基督教信仰的上帝是:職司創造的聖父、職司救贖(降世為人,並且甘心被掛十字架擔當我們的罪)的聖子、以及職司教導的聖靈,雖有不同位格卻同屬是一體的獨一真神;而教會則是聖子耶穌親自設立的,接續衪在人間,行使大愛的工作之信仰團體。聖公教會是基督信仰的團體,也是衪真理的柱石,更是團契愛的家庭;因此,聖公會是使徒的,大公的(普及的、不分時代的、不分種族的、不分地域的之意)、更是普世主流教派之一。我們傳揚的就是耶穌基督的愛與衪福音的大能。
聖公會的源起與組織型態
根據教會歷史,基督教改教風潮也衝擊當時英王亨利八世當權的英倫三島,英國於1534年11月3日國會通過有名的最高權威法(Supremancy Act),無條件宣佈亨利八世及其王位繼承人為英國教會在世上唯一最高元首。自此,英國正式脫離羅馬天主教教廷的管轄;至1559年4月29日伊莉沙白女王時期,國會再通過一新的最高權威法,根據此法英國完全廢棄教廷的權威及不再付任何款項給羅馬;同時由伊莉沙白女王任命Rev.Mattew Parker為坎特布裡大主教。自此坎特布裡的蘭柏宮成為英國國教安立甘教會(Anglican Church)的精神中心。後來隨著「五月花號」清教徒的移居美洲新大陸,教會也在新大陸展開宣教工作,並開始植堂的工作。也是以英國的坎特布裡為精神中心。
聖公會是重視教權的教會,植堂從佈道所開始,達到一定的人數之後,便改稱為傳道區,由傳道區成為牧區。而一個教區內可以有若干個牧區。不過,至少需要三個教區,才能組成教省。神職人員的按立相當嚴肅。由會吏而會長(或稱牧師),而主教,甚而大主教(計教省的最高領導者),都是由特定的方式經選舉而產生的。台灣聖公會的最高權力機構,就是每年集會一次的議會(以台灣聖公會而言,就是教區年議會),議會由全體牧師以及各牧區、傳道區的代表,還有教區各部會主管組成之;主教是當然主席,在議會閉會期間,教權由主教掌握並行使之。
台灣聖公會的沿革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滿清政府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遂有許多日本人由其本國渡台,但卻是在人格上卻是良莠不齊;當時日本聖公會教勢頗強,會友頗有心要將基督的福音傳給在台灣的人士;於是日本聖公會婦女部在禱告與財力、物力全力支援下,派遣宣教士到台灣傳道,並曾在台北、台中、台南、宜蘭等地設立教會,可惜因日本戰敗,居留台灣人士皆返回國內而告終止。其間,日本人所建的聖公會建築物,被台灣政府沒收並拍賣給現在的長老教會。時至1949年,若干原居大陸各地之聖公會教友,追隨政府播遷來台,由於環境所迫,對於宗教信仰更為急切需要,但因當時無聖公會之教堂可供參與主日崇拜,然因教友之熱誠,遂在來台原鄂湘教區已退休之劉汝霖牧師及原福建教區已退休之鄭斌言牧師襄助下,暫借教友住宅舉行家庭禮拜;其後更曾獲多位牧師(其中楊詠經牧師非聖公會牧師,卻前來支援)忠心照顧教友,且於1952年9月獲得允許利用台北長安東路長老會之中山教會(原日本聖公會),每主日下午聚集禮拜。至此,台北地區教友始有固定崇拜地點。
是年美籍莫華德(Rev.Walter P.Mores)牧師由大陸來台,在台北繼續推行救濟貧困與傳道工作。當時因無聖公會正式組織,莫華德牧師遂自行展開其工作,並且被美駐華軍事顧問團(M.A.A.G.)聘為軍中牧師,照顧美軍聖公會教友;後曾借用陽明山台灣神學院禮拜堂,舉行定期英語主日崇拜,施行多項聖工。這一批的聖公會教友後來也參與融合於聖公會台灣教區各處教會之中。是以來台教友早期活動,除中山教會聚會之教友為主幹外,尚有莫華德牧師所領導之教友;而南部岡山地區教友,則在劉汝霖牧師領導下,亦迅速發展。台灣聖公會終於蒙上主引導賜福,在這些開路先鋒以及各地熱心教友共同努力之下,得到美國聖公會熱心支援,終能成立。
美國聖公會於1953年,由夏威夷教區甘納德主教(Bishop Harry Kennedy)來台考察,翌年春,調派葉祖耀牧師來台工作,自此台灣聖公會始有專任牧師;而台灣之教務遂由甘納德主教兼掌,至此,台灣之教務方始步入正軌,各項事工得以迅速開展。1954年乃為台灣聖公會正式成立之年。第二任吉爾生主教(Bishop Charles P. Gilson)則曾是甘納德主教的副主教。之後,有三位華人主教,都是由香港前來擔任的,他們是:王長齡主教(1964~1970);龐德明主教(1971~1980)張培揚主教(1980~1987)。
現任簡啟聰主教是由本地選出。目前台灣聖公會的教堂分設全省各地計有:基隆的聖三一堂、新埔的降臨堂、士林的牧愛堂、台北的聖約翰座堂;中部有台中聖雅各堂、太平鄉的景星佈道所、嘉義聖彼得堂、溝背佈道所、岡山諸聖堂、台南天恩堂、高雄聖保羅堂及提摩太堂、屏東聖馬可堂以及花蓮的聖路加堂;共為12間教堂2個佈道所。共有13位聖品(牧師之尊稱)及約1,000位會友。
由前面略述可知,現今的台灣聖公會乃隸屬美國聖公會,因此崇拜儀式與英美各國乃至全球聖公會教會的崇拜並無不同。重視禮儀崇拜,常用的二種禮拜儀式是聖餐禮早、晚禱;崇拜中聖經是不可少的,其次還使用聖公教會特有的,且是全球聖公教會通用的公禱書(Book of Common Prayer)。在聖公會,崇拜時會眾是參與者,而非旁觀者。因此,在崇拜時,會友時而跪下禱告,時而坐著聽道,更是站立唱聖詩讚美上主。全世界的聖公會教友,都證實這些姿勢與習慣是適合的。
台灣聖公會對社會的貢獻
聖公會是入世的教會,除了傳福音,拯救世人靈魂,興旺教會以外,還重視推廣社會事工,造福人群。台灣聖公會自建立以來,對社會工作的推展,向來不遺餘力。特別在幼稚教育以及大專學院的事業方面,更是蒙主眷佑,成績斐然;現在共有9所附設幼稚園,另有今年剛升級成為學院的新埔技術學院。聖公會亦很注重社會關懷方面的參與,在北區,我們協助台北市政府辦理士林區的老人中心及牧愛銀髮學苑;在士林高商擔任英語會話社指導老師。此外,長期贊助sos國際兒童村及聖安娜之家兩個特殊的孤兒院。至於急難救助更不落人後,譬如去(1999)年台灣飽受世紀大地震之肆虐之後,除了立刻趕赴災區救助外,並給予埔裡基督教醫院金錢的支援;海內外聖公會教友,更是熱烈回應台灣教區的呼籲,慷慨捐輸。幫助九二一震災的受難災民,重建家園。
結語
當要邁入21世紀之際,我們放眼全世界,投機風氣日盛,作奸犯科者日眾,道德與價值觀否變,貪婪之風氣主導一切……等等社會亂象。身為基督真理的柱石—基督教聖公會,除以傳揚福音,拯救世人靈魂為本外,更該協助配合政府,以匡正社會風氣為己任,並在全能的上帝引導下,與各宗派聯合,同心興旺福音,為發展主的教會,鞏固國本而努力。 | 2006-09-04 13:48:17
0 unlike | like 0
:::

線上使用者

16人線上 (14人在瀏覽互動討論區)

會員: 0

訪客: 16

更多…

計數器

今天: 159159159
昨天: 1207120712071207
本週: 3584358435843584
本月: 2067620676206762067620676
總計: 4532864453286445328644532864453286445328644532864
平均: 117811781178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