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廟用地變更

台灣地區宗教簡介(基督教-靈糧堂)

路過的訪客

基督教-靈糧堂
撰稿人: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神助
何宗?何派?
常有人問靈糧堂是屬於什麼宗、什麼派、什麼會?像是浸信會,但又不全像,因為偶爾在靈糧堂也看見有點水禮的。台北靈糧堂本身沒有按立長老,但很多其他國家的靈糧堂卻又有長老。似乎比較接近福音派,但從創辦人趙世光牧師主持佈道會中卻也常看見神蹟醫病的聚會。特別最近這幾年,靈糧堂在敬拜、讚美、禱告方面,似乎與傳統福音派很不一樣。外面開始有人把我們歸在靈恩派,有人把我們歸在聖靈第三波,其實我們真不曉得我們屬於哪一波。
有人看我們常與敬虔派神祕主義的人來往,認為我們是否是「那一路」的人?有人看我們常與外國教會交流,想大概是走國際路線的,其實我們是樂意與海內外眾聖徒交通。有人認為我們是國語系的教會,其實我們現在正用心栽培台語的傳道人,並盼望建立更多台語的宣教工作。事實上我們除國、台語外,也拓展英語、印尼語、菲語的聚會。有人對我們政治立場也有不少猜測,事實上我們一直避免也拒絕政治立場鮮明的任何聚會,不論他是屬於國民黨、民進黨、新黨或建國黨。
我們的理念
我們欣賞接受傚法各宗、各派、各會、各主義、各波的優點、但卻無意在這些「宗」、「派」、「會」、「主義」、「波」中落腳:我們欣賞福音派、靈恩派各有優點,但無意選擇其一做為既定的立場,我們對聖靈波一波的工作感謝神,但我們盼望隨聖靈而行,而不是隨波逐流,我們不閉關自守,但在開窗開門時,卻不忘裝上紗窗紗門,我們向眾教會、眾聖徒學習,但我們學效蜜蜂,不做花蝴蝶,我們願意虛心學習歷世歷代先聖先賢,但我們無意在他們的框框中自我限制。
敬虔派神秘主義的大師們有很豐富的屬靈遺產,我們求主使我們更多領受但卻不打算只滿足於此。我們喜歡普世眾聖徒(包括韓國、美國、新加坡、泰國……)一同尋求一張更美建造教會的藍圖,但無意「跟定」韓國或西方某些人的路線。
我們的立場
我們不敢屬磯法、亞波羅、保羅、亦不敢屬所謂「靈糧堂」,當然我們也不敢以屬基督自居。我們期待與各宗、各派、各會、各堂、各主義、各波聖徒一同拓展神的國度,建造榮耀的教會,不管亞米念或加爾文,不論浸信會或長老會,不拘福音派或靈恩派、是第二波是第三波、是台語是國語、是東方是西方、是教會機構,只要是真實信主捍教,我們願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在信守真道的完整與平衡中,一面奮力向前,一面繼續接受聖靈進一步的光照,聖徒進一步的交通,聖經進一步的引領與修正,期日復一日越來越合神心意。這立場也許不夠明確,可是也相當明白,似乎還未「踏定」,但希望是「踏實」,又是合乎聖經的。
我們的信仰立場
 我們相信整本聖經是神默示的,完全無誤,是基督徒信仰和生活的最高權威和準則,提後三16;林前二13。
 我們相信自有永有獨一的真神啟示自己為聖父、聖子和聖靈三位一體的神,是創造萬有,救贖萬民的主(太廿八19;林後十三14)。
 我們相信耶穌基督是神的獨生子,由聖靈感孕,藉童貞女馬利亞所生:祂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
 我們相信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受死,埋葬後第三天復活,升天,並照祂所應許的還要再來。
 我們相信聖靈是與聖父聖子同質、同權、同尊、同榮:祂使信徒重生成聖,又賜下各樣屬靈恩賜,這些恩賜今日仍然存在。
 我們相信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因不順服神而墮落成罪人,是完全敗壞,無力自救,需神的救贖。
 我們相信人的得救是本乎神的恩典,也因著人的悔改並相信耶穌在十字上所成就的救贖大工。
 我們相信信徒應不斷地被聖靈充滿,過一個與世界有別的聖潔生活,結出聖靈的果子,並得著能力,有效的事奉主。
 我們相信教會存在的目的是裝備眾聖徒,活出基督的見證,傳揚天國的福音,完成主的大使命。
 我們相信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一個真實的普世教會是由重生的信徒所組成,而這個普世教會是由在不同地區的地方教會所組成。
 我們相信藉由完全浸入水中的洗禮,是教會為重生得救之人施洗的主要方式,但也尊重接納其他方式的洗禮。
 我們相信兒女是神所賜的產業,奉獻孩童是神所喜悅的,父母當盡屬靈教育的責任,培養出敬虔的後代。
 我們相信所有重生且受過洗禮的人得領主餐,領主餐時當省察自己的行為,免得吃喝自己的罪。
 我們相信魔鬼是一真實的屬靈位格:牠與牠的使者已被審判,在末日將被扔進火湖裡。
 我們相信在末日,基督將再來,審判活人死人,不信的人復活受永刑,信的人復活得永生,並與基督同作主,直到永永遠遠。
教會的異象──傳承使命、權能宣教、力行聖經、邁向榮耀
 在大台北地區建立一個融合傳福音、門徒訓練和社區服務(活動)之事工。
 在大台北地區建立一個中央型、充滿活力、不斷增長的小組化教會。至公元二○○○年建立一千個成人小組。
 支援靈糧堂分堂建立充滿活力、不斷增長的小組化教會。
 協助海內外部分華人教會更新、轉型與增長。
 差派福音隊,向未得之地(國內外),傳福音,建立小組化教會。

教會的策略
 藉主日之敬拜與講台,建立活潑有力之慶典聚會。
 藉全職同工團隊的組織分工和恩賜配搭,並善用現代資訊確保事工發揮最大果效。
 藉建立一對一的小組門徒訓練造就管道,成全信徒全方位的生命成長。
 藉階段性之領袖訓練系統,裝備教會信徒領袖有果效的服事。
 建立全方位的社會服務中心及相關設施,發展專業化社會服務事工、以達成教會外展。
 藉建立基督化家庭作為教會穩固基礎,流露基督愛心,向社區作見證、傳福音。
 藉植堂處及本堂各區人力、物力資源協助全省、國外植堂並建立榮耀的小組化教會。
 藉國度事奉中心服事支援有需要的教會。
 藉訓練、裝備、差派,全力支持教會宣教士實踐主的大使命。
 藉傳播媒體接觸並向未得之民傳福。
台北靈糧堂發展史大事記
 一九四三年:趙世光牧師在上海建立靈糧堂,並成立中國靈糧世界佈道會。從此展開在華東各地建堂,辦神學院、出版屬靈刊物,並從事各樣慈善事工。
 一九四九年:大陸變色,趙世光牧師撤退至香港,展開密集佈道與建堂的工作。
 一九五四年九月:成立台北靈糧堂,先後借女師附小幼稚園及台銀幼稚園聚會。
 一九五七年八月:寇世遠弟兄全職事奉負責牧養工作。
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在現址首次建堂完成(當時購地經費八萬元)。
 一九六九年:寇世遠弟兄離職創立基督之家。
 一九七○年:鄭昌國牧師夫婦就任牧職。
 一九七七年:周神助牧師夫婦就任牧職。
 一九八六年:舊堂改建,宣教大樓獻堂。
 一九八八年:展開一連串的植堂運動,首開三重靈糧堂。
 一九九○年:成立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
 一九九五年:創設佳音廣播電台。
 一九九六年:教會牧養轉型,分區牧養小組教會正式展開。
 一九九八年:強本南進,展開牧區直接在全省拓植教會的工作。
 一九九九年:靈糧山莊新堂獻堂。
台北靈糧堂團隊
 團隊現況(一九九九年):目前全職同工一百四十三位(傳道同工七十五位),這段時期團隊有下面幾項特點:
 團隊轉型:因著一連串牧養轉型,整個團隊轉成以牧養為主軸,部門為輔的型態,其結果是牧養團隊越來越龐大,相對的部門事工較萎縮。
 各牧養團隊:各牧養團隊因壓力較大,動力也漸展現出來,各牧區間難免有競爭的壓力,但透過彼此的代禱與區牧長的協調會議,大抵還能同心興旺福音。
 品格第一:受培基學院的影響,開始在團隊中強調品格的重要。在同工禱告會中,每月一次對當月生日的同工,由「上司」表揚品格。其結果對團隊質的提昇有明顯的成長。
 強本南進團隊:各牧區因強本南進,需大量全職同工,特別是南進拓植同工,那一區擁有拓植同工,那一區就在南進上佔優勢。
 專業同工團隊:隨著資訊組、影視部、管理處、事業處的擴展,團隊須更多專業同工投入。目前已經有多位這類同工,但需求量還是很大。
台北靈糧堂更新發展史
禱告更新發展史
教會更新必須首重禱告的更新、禱告會不但要更新且要不斷更新,而禱告會的更新,最先須更新的是同工禱告會。禱告、禱告會是非常容易蒙灰的,因此須不斷除灰才能使禱告的火興旺不熄滅。廿幾年來,無論晨禱、同工禱告會、小組禱告會、電話禱告網、守望禱告會,發現若不持續除灰、更新、爭戰,教會的更新、增長就受到影響。
敬拜更新發展史
台北靈糧堂一貫的傳統是講台強,當強的講台伴隨敬拜、節慶的更新,那影響力就大增。
 領會的更新
 詩歌的更新
 多元敬拜的更新
 支持團隊的更新
 會眾的更新
裝備更新發展史
教會由初期全教會的查經聚會,到分少數幾班聖經課程的成人主日學,接著發展四軌(初信類、聖經類、生活類、訓練類)課程、再來就是全年齡的主日學推動,後來推動裝備年十三站的課程,目前則是全力推動四壘四圈全壘打門徒裝備課程。
組織更新發展史
 傳統的組織結構:開始時我們的組織結構是傳統的、內向的,針對事工的需要,把事工與牧養作平行式的安排。
 更新的組織結構:經過很多年、很多次的更新、改變,這種更新的組織結構有下列幾個特點:
 組織由事工導向變成以人(牧養)為導向。
 組織由現況導向漸變為異象導向,換言之組織本身由靜態變成動向,由維持事工變成完成未來使命為導向。
 組織可隨異象與使命的進展不斷修正、調整。隨著異象使命進展的速度,組織表的修訂也不斷加快速度,最近幾年大約每兩年大修一次,每半年小改一次。
 集體領導及一人領導間:教會四十餘年來,從最初由執事領導事工、行政傳導人領養牧養,到漸漸由執事會及傳道同工會分工集體領導,到最近十年在集體領導中必要時刻相當尊重一人(主任牧師)的領導。這些過程中沒有權力鬥爭,沒有暗中運作,而是由神在同工心中逐步的帶領。
 神永居首位:四十餘年來,組織中上下左右都有相當大的變動,唯一不變的是神永屬最高的首位。神不只是組織表上虛位元首,而是掌教會實權的最高領袖。
台北靈糧堂教會增長髮展史
 教會更新期(一九七七年至八三年)
這五、六年的時間,我們剛來教會牧養,開始一、兩年的學習適應期,我們在建立互信關係中看重教會各方面的更新,包括禱告的更新、敬拜的更新、成人主日學的更新、團隊事奉的更新。這段時期的更新是非常小心,相當緩慢的。一九七九年我們幾位同工赴韓觀摩,在禱告上,特別是清晨禱告上受到相當的衝擊,因此聚會人數開始有明顯的增長,由兩百餘人增長一倍多到五百多人。
 會堂改建期(建宣教大樓,一九八四至八五年)
很多教會建堂時人數不是停滯就是減少,但我們在建堂易地聚會,諸多不便中仍能稍有增長,原因如下:
 同心建堂:同心比建堂重要,經過約兩年的禱告等候,到大家同心時才建堂。
 禱告建堂:建堂期間,大眾更儆醒禱告,同心禱告,我們經歷大樓不但是用錢由工人蓋起來的,而是弟兄姊妹以信心、愛心藉不斷禱告建立起來的。
 同時注重軟體建造:會堂硬體建造中,我們更加強信徒靈命、靈修的建造,也著重恩賜,事奉的建造。
 多元牧養:信徒的牧養除講台的牧養外,透過自我靈修的牧養、團契、小組的牧養、成人主日學的牧養、禱告會的牧養、多元牧養使弟兄姊妹的凝聚力沒有減弱。
 感謝與讚美:很多教會在建堂時、建堂後,話很多,批評、怨言很多,都成為教會同心、增長的破口,我們提醒以禱告代替批評、以感恩代替怨言,獻堂前後,大家「以感謝進入衪的門、以讚美進入衪的院」。
增長快速期(一九八六年至八九年)
 這幾年教會增長最快,由不到千人增長到兩千餘人,原因如下:
 會堂擴大、副堂、教室增多。
 同工團隊擴大,團隊轉型成功。
 禱告會、成人主日學加強。
 教會更新,聖靈更新加速。
 多元、多語、多堂崇拜的開始。
增長稍減期(一九九○年至九五年)
 這幾年增長稍減的原因如下:
 會堂及各樣聚會場所不敷使用,各樣聚會擁擠不堪。
 這幾年大量植堂,五年間堂數約增加廿間分堂,很多資深同工調往分堂,包括夏忠堅牧師夫婦借調公元二○○○年福音運動,還有台北近郊植堂也分散一些信徒出去。
 值得注意的是,雖增長緩慢下來,但還是有增長,若從整體來看,因植堂帶來的增長是相當可觀的。
 牧養結構、小組轉型尚未開始,以團契的結構為主軸似乎已經發展到極限。
小組轉型期(一九九六年至九九年)
 轉型的初期:有人形容這轉型是「驚動武林」的大事,甚至有人傳說:「台北靈糧堂將成為歷史名詞」。但感謝主,因著清楚是神的帶領,也因有好的異象傳遞及長時期的連鎖禱告。所以各牧區在激烈變動,轉型中,很快穩定下來,前一年半以穩定為主,感謝主,整體說來,在穩定中還是有些增長。
 最近兩年小組透過屬靈認領,僕人事奉,五五五禱告收割,小組越來越轉型成外向宣教的小組,教會受洗人數及整個教會的增長加快很多。
強本南進期(一九九八年迄今)
隨著各牧區認領全台的各縣市,各牧區外展宣教成為經常的事工,各牧區透過經常的禱告行軍、短宣,紛紛建立福音據點,教會漸漸因人數增長轉成堂數增長,隨著強本南進的穩定,要來的日子將漸發展強本西進,進而強本全進。
綜觀過去廿餘年,似乎感受神的託付、使命「沒完沒了」,但也深深經歷神的恩典、賜福也是「沒完沒了」,對於過去,我們除了感恩與悔改外,我們不敢稍有自滿,對於未來,我們只有再獻上自己,獻上整個團隊,我們對主說,「我們在這裡,請差遣、使用、充滿我們。」 | 2006-09-06 16:25:18
0 unlike | like 0
:::

線上使用者

15人線上 (13人在瀏覽互動討論區)

會員: 0

訪客: 15

更多…

計數器

今天: 777777777
昨天: 1349134913491349
本週: 2995299529952995
本月: 2008720087200872008720087
總計: 4532275453227545322754532275453227545322754532275
平均: 117811781178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