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日台商返國掃墓與景氣逐漸回溫所帶來的看屋潮,現場銷售專案可謂是憂喜參半,高興的是寂寥已久的案場終於再度熱絡,卻又一面擔憂那不成比例的成交數到底能不能為房地產業再造契機?許多銷售人員表示,看屋人潮雖慢慢回流,但許多是抱著撿便宜的心態,或大刀闊斧一陣亂砍,甚至還有先前談價不成的回籠客,以更傲慢的態度恣意喊價。分析原因大抵如下:房地產買賣雙方由來已久的資訊不對稱造成許多交易糾紛,媒體大幅負面報導也更加深買賣彼此間的不信任;既然買方先入為主的就認為賣方一定想盡辦法欺騙佔便宜,所以往往語帶保留抑或虛張聲勢,在這麼一來一往的爾虞我詐下,無法互信的雙方便不容易達成雙贏的成交。
其實,在資訊極大化的現今,消費者只要事前蒐集資料多做功課,就能以智慧克服內心莫名的恐懼,也能以知識力破解所有房地產行銷文宣的玄機。「消費者購屋聯盟」日前所舉辦的智慧購屋講座,就是以一般消費者最好奇的「解讀房地產廣告的玄機」議題加以闡述,並獲得熱烈的迴響。講師黃哲雄教導現場購屋者,看房地產文宣要注意的事項如下:
實地瞭解周邊小環境與交通便利性
銷售現場的地圖都會標示交通動線、公共建設與基地的相對位置,業務常會告訴購屋者,建案的地點位於交通樞紐,生活機能便利,距離學校、政府機關、音樂廳等公共建設只需要短短幾分鐘,十分方便。地圖上看起來往往真的很接近,但文宣裡的交通耗時大多扣除紅燈等待與通勤塞車的狀況,以時間模糊空間的距離,因此建議還是要到現場實地走訪,才能瞭解實際通勤所需時間跟上下班時段的路況,並且觀察建案是否緊鄰無嫌惡設施,例如高壓電塔、垃圾回收場、殯儀館、加油站或是屠宰場等。
付款方式需明察,冷靜思考勿貪便宜
現在大多的案子可能都會強調「租不如買」。例如最近因為政府政策與央行利率調低,有些案子會註明「兩房月付三千」,文宣則標榜「跟沈重的貸款說bye bye,超低月付讓你輕鬆入住景觀小豪宅」。也有建商因應近來景氣不佳,而提出前幾年免息的優惠,但提醒您不要看到月付便宜就衝動下訂,還是要長遠視寬限期之後的本息總額可否負荷,審慎思考案件本身的地點與其他條件是否符合需求,不要盲目追隨房貸上的優惠。
資料來源:優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