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客 - [媒體新聞] | 2010-04-01 | 點閱數: 2800


      房價飆漲成為民怨之首,日前,財政部宣佈將修正房屋稅條例與土地稅法,調高房屋與地價稅稅率。即使這項改革宣示意義大於實質,不料,吳揆聽取財政部的報告後,在選舉考量下,決定暫時擱置。行政院如此瞻前顧後,財政部毫無擔當的作為,實在令人失望透頂,百萬無殼蝸牛只有自力救濟了。

     財政部原擬定的方案,住家房屋稅由現行單一稅率改為五級制,房屋評定現值一百萬元以上的新稅率介於一.三%至一.八%之間。地價稅方面,自用住宅適用優惠稅率千分之二的面積限縮,都市面積由三公畝限縮為二公畝;一般用地則調高累進稅率。

     多數房仲業者認為房屋稅新制衝擊並不大。以北市的豪宅帝寶為例,二一○坪的豪宅市價三億多元,房屋評定現值僅一千二百萬元,兩者相差三十倍。依房屋評定現值計算,這戶豪宅要繳房屋稅十五萬餘元,新制則為廿二萬餘元。新增的七萬多元稅款對豪宅戶而言,九牛一毛。

     我國不動產稅制與市價嚴重脫鉤,豪宅主人繳的房屋稅甚至比大樓管理費來得低。這次財政部的新措施,主要調整的是稅率,而非稅基,無助於穩定房市,距離租稅公平的理想目標仍相當遙遠。無殼蝸牛聯盟為抗議政府長期縱容財團、建商炒作房價,宣佈重出江湖,他們認為對抗高房價的利器就是不動產依市價課稅。

     問題關鍵在於,台灣的不動產課稅基礎並非市價,房屋是依房屋評定現值課稅,地價稅是依公告地價,每三年評定一次。豪宅的房屋評定現值、公告地價與市價差距動輒高達數億元,豪宅所繳的稅負相對輕了許多,不動產成了富豪節稅的最佳管道之一。與此同時,台北市中產階級必須不吃不喝至少十年,才買得起一小間公寓。不動產稅負的不公不僅擴大了貧富差距,也加深了民怨。

     由於房屋與地價稅屬於地方稅,房屋評定現值與公告地價的調整,是地方政府的權限,各地方政府長期未調整,使得房屋評定現值與市價差距越來越大。台北市日前拋出豪宅稅議題,各界看法紛歧,事實上台北市擬調整的豪宅地段率,是房屋評定現值的重要因子,不必另創新名詞,本來就應適時調整了。

     放眼國際,許多先進國家的不動產課稅以市價為基礎;在台灣,房地產交易透明機制尚未建立,遑論以市價課稅。地政學者指出,美、新加坡、香港的不動產交易資訊非常透明,民眾可以隨時上網查詢,消費者購屋時有參考依據,可以讓房市更健全也更有效率。遺憾的是,台灣長期未建立房地產交易透明機制,在資訊不對稱情況下,建商可以任意拉抬價格,市場價格機能嚴重被扭曲,消費者相對處於弱勢。

     經建會近日擬定穩定房市六大方案,其中很重要一項即是房屋交易資訊透明化。內政部表示將修正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要求房仲、代銷業者揭露實際交易價格,最快年底可上路;金管會主委陳沖則認為此舉有助於房地產價格正常化,已委請聯合徵信中心進行相關資料建置。

     然而,這項政策方針其實喊了好多年,為何總是推不動?究竟是來自業界的阻力太大,或政府根本無心推動?房地產業界的反彈,並不令人意外,畢竟資訊越不透明,業者混水摸魚的空間越大;然而,如果執政者一碰到壓力就退縮,連最基本的房屋交易資訊透明化都跨不出去,遑論推動其他更大的改革了。

     面對民怨滿天,政府要穩定房市,應趁民氣可用,讓房屋交易資訊透明化,降低交易資訊的不對稱,提升房市效率。如今,竟連最微幅的房屋稅、地價稅改革在尚未推出前就被行政院喊卡,那麼房價透明化政策也可能淪為口水,未來在年年有選舉的情況下,馬政府可能什麼改革都做不成。套句歐巴馬的話:「如果不是現在,是何時?如果不是我們,是何人?」如果馬政府心中已無理想,也缺乏改革的決心,那選民當然會以選票來展現人民的力量。

新聞來源  中國時報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
:::

線上使用者

11人線上 (8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1

更多…

計數器

今天: 1789178917891789
昨天: 1658165816581658
本週: 6299629962996299
本月: 4276142761427614276142761
總計: 4702116470211647021164702116470211647021164702116
平均: 117511751175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