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導,房地產一向被視為經濟成長的火車頭,不過許多不動產專家現在認為,未來美國房產將無法重現過去數十年的投資盛況,不會為屋主帶來額外的增值回報。耶魯大學教授席勒(Robert Shiller)更指出,房價上漲不是不變的定律。
美國全國房地產商協會(NAR)將於本週二、三分別公佈7月成屋以及新屋銷售,其中成屋銷售指數預估將較去年重挫達20%。
而由於美國不動產市場供過於求,至少未來1年內房價仍會持續遭到推落。金融海嘯迄今,美國房價已砍去多達30%。
對此不動產專業網站Zillow.com首席經濟學家漢弗瑞思(Stan Humphries)等眾多經濟學家同聲表示,未來美國的房價成長將只能與通膨幅度相抵,不會帶來投資效益。
漢弗瑞思坦言:「不動產必然增值的鐵律並不存在。」過去房地產有其特殊地位,即越來越多人會花費更多錢購置房產,而可用的土地卻正在減少當中,但是這些理論不會永遠不變。
根據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任貝克(Dean Baker)估計,美國房價將需費時20年,才能彌補2005年以來累計達6兆美元的崩跌價值,因此「人們不應該將房屋視為一種賺錢途徑」。
美國鳳凰城律師奧斯汀(Robert Austin)在2000年時以20萬美元買下現居住家,計畫退休後轉賣變現。2005年該區類似房產曾創下50萬美元的成交價格,但現在又回到2000年的水準。
然而一般民眾看法卻仍與專家意見相互分歧。據凱斯席勒房價指數共同創始人席勒與凱斯(Karl Case)年度調查,許多新任屋主認為,未來10年房價會以每年10%速度成長。席勒指出,人們以為房價上漲是不變的定律。但其實房屋本來只是類似於汽車的耐久財,二戰後才開始出現增值趨勢。
不動產研究公司Fusion IQ執行長裡查茲(Barry Ritholtz)也表示,過去3、40年的房價攀升是一種異常現象,人們不該認定這會一直持續下去。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記者林佳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