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訪客 - [生活資訊] | 2010-02-10 | 點閱數: 4412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幅提高,讓過去以專科大學為主力的台灣職場老鳥備感壓力,根據104教育資訊網所做的「五年級高學歷上班族高學歷後浪壓力大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五年級上班族透露想繼續進修的高度意願。

但 是取得更高的學歷條件,是否就能化解職場老鳥所面臨到的職場危機與壓力?根據教育部統計處的數據來看,現在平均每一天大約可產出7.2位博士、一小時 5.2位碩士、一分鐘0.63名大專生。所以,若單純以為可透過取得文憑而獲得未來美好職涯發展,從現實數字的解讀,上班族失望的機率不低。

但這是否意味著學歷文憑無用呢?當然沒有人可以武斷的回答,這要回到學歷文憑的意義:對能力的認證檢定。然而隨著台灣大學院校的快速成長,進大學的通道,從過去認知中的窄門突然變成了寬敞大門,學歷文憑已不再能直接反映個人能力。

因 此,學習的「過程」(包括老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付出)變得比「結果」(指的是取得文憑)更重要。然而,最近有位朋友在大學授課,接到一個進修教育班級課 程,這些學生白天要工作,晚上還撥出時間來上課,所以開課前我朋友認為這些學生一定抱持著「高度的學習心情」與「自我期待」而來。

在這樣的假設條件下,我這位朋友不論在教學內容準備與教學方式上都加倍的用心,希望能回應他心中那群,有著「高度的學習心情」與「自我期待」的『大學生』(係指年紀較大的學生)。但這樣的用心,換來的竟是這群『大學生』向校方抱怨,抱怨的內容讓我聽了之後感到相當地遺憾。

首 先,學生向校方抱怨老師上課都不笑。如果這可以作為抱怨老師教學過程瑕疵的訴求,那忍不住回想起我在澳洲 Macquarie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2002 Top50 Business School in the World,The Economist )攻讀碩士時的經驗。我母校有個傳統,那就是每位教授會在第一堂課時,不只是沒有笑容,而且是非常嚴肅的宣佈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根據過去的經驗,這門課 有多少比例的同學會被當掉。第二件事是,如何準備才能順利通過這門課。當時在其中的一堂課中,一位外籍同學向教授語帶挑釁的反映說:老師我們花這麼多錢來 這邊求學,所以學校有義務把我們教好,讓我們順利拿到文憑畢業,而不是把我們當掉。

面對同學的質疑,教授非常泰然自若的回答:第一,學校提 供你的是一個取得學位的機會,而不是賣你一張昂貴的印刷品(這裡指的是文憑)。第二,我的責任是盡力在課堂上傳授專業知識,你的責任則是在課堂中盡力學 習,這當中如有任何問題,請把握機會在課堂中發問,因為那是你花錢買來的服務,你應該好好利用它。

我相信這樣的傳統與信念,與本校畢業生在 澳洲擁有令人稱羨的就業率與起薪有著高度的關聯性。所以,如果因為老師不笑作為抱怨的理由,那我相信我母校大多數的老師應該都會被開除了,因為他們都對學 生學習表現有非常嚴肅的期待,期待學生能培養出當今職場所需的Employability。

至於學生校方抱怨老師第二件事是:老師上課太認 真,課堂上常常要同學回答問題,這樣會造成學生極大的壓力。相信不少人聽說過台灣第一流的商學院某位大師級教授以上課問題犀利的風格著稱,但這位教授的課 往往都是讓學生爭相搶破頭要選的課程。這些學生不乏知名企業的大老闆或專業經理人,而這些曾經受教於該位大師門下的學生,非但沒有人抱怨過這位教授教學方 式,反而多以身為該名教授的門生為榮。

而這位被抱怨的老師,費心將目前世界各商學院中最有效益個案研究討論的教學方式引進課堂,希望能對於同學真正有所助益時,所得到的回應竟是如此的抱怨。

如果一所學校的風格是老師敷敷衍衍的教,同學隨隨便便的學,那麼試想這所學校的文憑會是個人職場發展的加分工具,還是個人的負資產呢?而每發出一份文憑給予這樣的學生,對於校譽更是一種傷害。

這 個事件的結局是學校對於教育志業的堅持,支持老師的做法,但這位老師已經不願意再對這群學生付出她的心力。從這個事件中,我們看到了一項警訊,就是學生與 學校和學生與老師的關係,隨著量變而產生質變。台灣許多新興大學院校,面對供需變化後的新競爭環境,在志業與商業之間產生了許多需要新價值重整的範疇。

如果學生以取得學歷文憑為學習目的時,整個學習過程將會被嚴重扭曲。在一場研討會中,我遇到一位犀利的資管系教授詢及,現在的教育機構到底定義是「印製文憑的製造業」還是「培訓人才的服務事業」?這樣一個極端的問題,也反應出當下教師難為之處。

如 果學校選擇自己的市場定位為「印製文憑的製造業」,那麼教學過程將不再是重點,所對應的教育活動應該是:更大量招生、選擇更便宜的教師、儘量減少生產過程 的瓶頸點,比方說順應上述學生的要求,以減少過程中的摩擦影響人力與生產效率;這樣教學過程的品質是可以想見的,但不見得就會沒有市場,因為這樣的概念, 或許可以吸引那些只求取得文憑結果,卻沒意識到文憑所代表能力認證意函的學生(或許稱為客戶更恰當)青睞。

這樣的市場定位結果,可以從政大 商學院主辦的「全國第一屆EMBA發展論壇」的與會專家學者對於台EMBA教育所發出多項警訊中,看到教育家們的憂慮。台大第一任EMBA執行長湯明哲指 出「在許多學校,EMBA論文的成績從九十分、九十五分起跳,……」、輔大學術副校長吳秉恩也說,EMBA變成Easy MBA,或是Entertainment MBA。這樣的惡性循環,終將導致文憑通貨膨脹。這樣的文憑看似威猛,但實際遇到真刀真槍的較量時,將不堪一擊。

但若學校將其市場定位為「培訓人才的服務事業」,教學過程將會是關鍵,也就是讓這些學生感受自己的過去與現在能力上的成長以及個人與同儕的能力優勢差距。

如 果上班族投入了自己寶貴的時間與金錢,接受回流或進修教育,只是為了一張滿足個人虛榮感的高等教育文憑,以職場觀察者來看,著實可惜。倘若是希望能透過學 習過程,提昇個人的專業競爭力,那麼請別再抱怨老師教學過程中對自己要求的嚴厲與產生的壓力。職場如戰場,若在學校這樣的模擬戰場的環境都無法適應生存, 那企業又如何敢把珍貴的資源與未來的命運交付在一個不適者的手中呢?

 

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 方光瑋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
:::

線上使用者

14人線上 (5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4

更多…

計數器

今天: 1616
昨天: 405405405
本週: 982982982
本月: 982982982
總計: 4544202454420245442024544202454420245442024544202
平均: 1177117711771177